牛牛粉丝网 https://www.cnzzvip.com/ 2021年9月30日,电影《我和我的父辈》在全国热映,冀中骑兵团的故事感动着无数国人。10月3日,红船编辑部在“国庆看电影”栏目中发表了“走近《我和我的父辈》中真实的冀中骑兵团”一文,一位北京读者看后联系红船编辑部,想找到《我们是铁骑兵》这首歌的曲谱,以此来纪念马仁兴烈士。 马仁兴,1904年出生在河北平乡县,自幼家庭富裕。青年从军,因看不惯军阀混战带给百姓的疾苦,毅然脱下军装重返故乡。抗日战争时期,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“攘外必先安内”政策十分反感。相反,在与日军战斗过程中,他对积极主张抗日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有所了解。1938年,马仁兴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,成为我党的一名优秀党员。1940年,马仁兴率部起义,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抗战胜利以后,马仁兴率部到东北任宝安第一旅旅长,后任独立一师师长。在三战四平战斗中,马仁兴师长被一颗流弹击中胸部不幸牺牲。 她的父亲目睹了马师长的牺牲 读者王卫通过红船编辑部找到的这首表现冀中骑兵的《我们是铁骑兵》的歌曲具有浓郁俄罗斯音乐风格,谱曲人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劫夫。用俄罗斯音乐小调来演唱中国军队的生活,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,弄不好会显得不伦不类。据说这首歌严格意义上是表现晋察冀骑兵的歌曲。骑兵团在冀中平原上威震一方,当时有两支骑兵团,晋察冀骑兵一团是步骑混编,晋察冀骑兵二团则是纯骑兵战士,团长是马仁兴,归吕正操直接指挥。可以确定的是这首歌表现的就是我军冀中平原骑兵战士的歌曲。 那么王卫为什么要找《我们是铁骑兵》这首歌曲呢?原来,王卫的父亲王恕吾曾与马仁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。王卫说:“我的父亲目睹了马仁兴师长被流弹击中牺牲的全过程,因此,我特别想找到这首歌用来纪念马仁兴师长。” 保安第一旅一团王恕吾政委(前排中) 王卫的父亲王恕吾在四平战役时任保安第一旅一团的政治委员,全程参与了四平战役。王恕吾从未向女儿讲述过他与马仁兴的往事,对于这段历史,王卫是通过父亲当年的搭档,保安第一旅一团团长邢程所写的资料,得知这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的。 1946年3月,东北民主联军派马仁兴等率部向国民党占领的四平发起进攻。四平是东北重要的铁路枢纽,是沟通南北满的咽喉要道。为了夺取这一战略位置,国共双方军队在此展开一年多时间的拉锯战。1947年6月23日傍晚,马仁兴师长到师前指挥所观察战况时,被一颗飞来的流弹击中胸部不幸牺牲。 马仁兴师长的日记 最后一颗子弹是留给自己的 在四平战役纪念馆内,珍藏着一本马仁兴师长的日记,第一页开篇就记录着王恕吾的名字。这本日记一共252页,有文字记录的142页。记载了马仁兴从1945年冬天到1947年初的一些工作内容。这本日记内容非常详细,大多是部队干部情况调查,约占了日记三分之二的篇幅,对保安一旅140余名连级以上干部做了完整的统计调查。对每一名干部的出身、文化程度、工作能力、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的优缺点等都做了详细的记述。 马仁兴师长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,他的牺牲让全体指战员感到无比悲痛和惋惜。他所带的部队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队伍,是一支拖不跨、打不烂、攻必克、守必坚,有着过硬的军事技术的队伍。这支队伍如何勇敢,王卫曾经问父亲王恕吾打仗时是否害怕,父亲的回答是:“怕啥,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!” 透过这本日记所记载的内容和《我们是铁骑兵》这首歌曲,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马仁兴和他的队伍。今年7月初,《马仁兴传记》的作者郭学工给邢台市委提出了《关于保护马仁兴烈士故居及马家老碑》的建议,得到了邢台市委的高度重视。邢台市委领导当天开会明确分工,平乡县文化局局长马红军与文保科科长左小刚,三次到马仁兴的家乡后张范村实地调查核实,并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。 未来的平乡博物馆 具体措施大概有以下几项内容:一是马家老坟已为县文物保护单位,依法继续保护。二是将马家老碑转移至县博物馆予以保护。三是由平乡县申请出资,马家后人参与建设,对马仁兴故居进行修缮。四是待平乡县博物馆建成后,为马仁兴烈士开辟专馆,陈列其光荣事迹。据了解,平乡县计划投资3到5亿元建设平乡博物馆,目前已开始建造地面以上工程,预计到2023年能实现对公众开放。 撰文:王向明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