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克网

用户登录

首页

首页

资讯

查看

优秀的家庭都在顺应“鱼缸法则”:成长路上,每个父母都该做孩子的“破缸者”

2022-01-08/ 瑞克网/ 查看: 214/ 评论: 10

摘要作者|席席老师来源|习伴(ID:xiban2020)生活中,经常能听到一些父母,抱怨孩子越来越不懂事,越来越不听话,越

作者|席席老师

来源|习伴(ID:xiban2020)

生活中,经常能听到一些父母,抱怨孩子越来越不懂事,越来越不听话,越来越叛逆……

但他们常常忘记反思到底是什么,导致孩子越来越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?

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,研究人员将热带鱼放在小鱼缸内。

很长时间以后,研究人员发现,这些鱼长到三寸也就不再生长了。

一次意外的事情,鱼缸被打破了,因此这些三寸的热带鱼被放进了更大的喷泉里。

但是让研究人员没有想到的是,仅仅两个月的时间。曾经三寸长的热带鱼就长到了一尺长。

说明只有在足够大的成长环境中,个体发展才会拥有更广阔的空间,也就不会被现有的情况所束缚住成长。

所以也就由此得出了“鱼缸法则”。

“鱼缸法则”也顺其自然应用在了家庭教育上。

同理,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,孩子更是如此。

家庭就像是孩子生长的容器,生长在鱼缸中的孩子,有再多营养,因为空间的限制,也只能长成三寸大。

而生活在池子中的孩子,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天赋。

中国父母大多会掉入这样一个陷阱:

越爱孩子,越为孩子好,就要越无微不至、细致入微地照顾、管教孩子。

可偏偏,这样的“无微不至”却等于把孩子圈养在了鱼缸里,扼杀了孩子成长的空间。

身为父母,你为孩子提供的,是鱼缸还是池子?

“鱼缸父母”,养不出优秀的孩子

父母总是对孩子放心不下,对孩子的管理事无巨细,就容易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。

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还不会吃饭、上厕所,有的孩子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洗衣服,有的孩子毕业了还不想自己找工作,总是依赖父母。

父母总有老的那一天,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,你对孩子过度的关爱,其实是控制,导致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的残疾人。

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,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,20岁时被退学,理由是生活不能自理。原来他母亲为了魏永康能安心读书,包办了他的一切,读高中的时候魏永康还要喂饭,大学期间,连穿衣服都不会,长期下来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。作为母亲的曾学梅,后来在一次接受外界采访时声泪俱下地说,她非常后悔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所作所为:“我不怪他,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”。

身为父母,保护孩子是我们的天职。

但过度的警觉,会毫无声息地禁锢孩子的生长。

这个社会对所有孩子的要求都惊人地一致——听话、懂事、成绩好,就是一个“好孩子”的标配。

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变成理想中的孩子,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提出要求、加以关注。

一旦孩子的成长轨迹有所偏离,就采取各种手段让孩子“听话”。

当然,听话、懂事、成绩好绝非是贬义词。

问题在于,当我们过分希望孩子变成这样时,就会不自觉地用强制、严厉的态度,期望以简单粗暴的方法“逼迫”孩子变成这样。

捆住孩子的手脚,束缚孩子的心灵。

这样的圈养,看似省事省心。

可是,被圈养的孩子,在这个狭窄的圈里,难以形成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,也难以养成快乐健康的心态,后患无穷。

敢于做孩子的“破缸人”

为人父母的使命,是生养孩子,为孩子提供成长需要的养分。

而孩子需要的养分不只是物质上的饱足,更是精神上的丰盈与自由。

父母真正要做的,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,勇于探索生命的不同篇章。

做孩子的“破缸人”,家长们要拥有这三种思维方式。

1、给孩子空间,放手比硬杠更有力量。

《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》中说:

“适当的亲密关系能促进孩子独立,不恰当的依赖则会阻碍孩子独立。”

作为家长,管教孩子时不能总是采取非打即骂的硬杠策略,这样我们只能走进“管得越多、孩子越不听话”的怪圈,孩子还会像鱼缸里的热带鱼一样无法尽情地成长。

家长只有放手,给孩子足够的空间,孩子才能真正健康成长。

少说“我帮你”,多说“你试试”。

少说“我认为”,多问“你觉得呢?”

不用担心孩子们做的不够好,只有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,他们的未来才会有更多的突破。

2、成为引导者,打破“为你好”的牢笼。

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,作为家长,不能只是打着“为你好”的名义为孩子设定牢笼。

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,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,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。

3、收起保护伞,孩子会慢慢变得更强大。

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,作为父母,如果仍为他们包办一切,很有可能把他们培养成失去自理能力的“妈宝”。

父母要适时收起保护伞,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。

刚离开父母保护伞的时候,孩子难免会摔跤,但只要他们自己能跌倒爬起来,就会越来越强大。

给孩子自由,但也并非放任不管

顺应“鱼缸法则”,其实就是尊重发展规律。

打破鱼缸,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,但不是完全放养。

家长还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给予他们充分的陪伴和支持。

可以在他们迷茫时适当伸出援手,在他们犯错时指引方向,在他们需要我们时做他们永远的后盾……

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,包办他们的一切。

自由也是给予尊重,倾听孩子的想法。

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,培养孩子拥有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。

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,积累生活的经验,多鼓励,少打击。

让孩子体会真正的自由其实就是心灵上的自由,让他们体会快乐、满足、失败与成功的感觉,学会自己做出判断,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且最喜欢的道路!

父母应该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而非控制者,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地方比带着他们走更好。

好的教育方式,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任他如雄鹰,自由地探寻天空的美好,而不是自私地为他拴上绳子,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。

点个【在看】并【分享】,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理解“鱼缸法则”的意义,不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鱼缸里。

来源:本文系习伴(ID:xiban2020)原创。育儿不只是一项工作,更是一项自我修行。培养自觉、自信、快乐、有爱心的孩子。陪伴式成长,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!习伴经授权发布,转载请联系微信号:kehoubang001


豫西生活网 http://zsdarong.cn/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
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