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麻籽油的功效与作用 https://www.yanweiyuan.com/h-nr--0_445_1.html 1950年6月,朝鲜半岛上风云骤变。在斯大林的支持下,金日成带领北朝鲜人民军发动了统一之战。战争初期,南朝鲜部队一触即溃,形势一片大好。短短3日,南朝鲜首都汉城便被攻下。此时,美国人再也按捺不住了。为了保证在亚洲的利益,杜鲁门等人悍然干涉他国内政。 6月29日,美国对南朝鲜给予了军事支持。7月5日,美陆军、海军开始参战。与此同时,美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,公然阻止中国的统一进程。伴随着美军的介入,朝鲜局面愈发复杂。9月初,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,美军发动仁川登陆。一时之间,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斩断。在凶悍炮火中,大批战士牺牲。 谁当志愿军总司令 美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军事优势,他们也愈发狂妄。面对我国的多番警告,麦克阿瑟等人视若罔闻。敌人不仅跨过了三八线,还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。一波波轰炸过后,鸭绿江边硝烟弥漫,丹东城内百姓遭殃。在美军的咄咄相逼下,中朝两国都到了唇亡齿寒的境地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在得到金日成政府的求援后,我国正式出兵朝鲜。10月19日,在彭老总的带领下,中国志愿军来到了前线。一场伟大的反侵略自卫战争打响了。 对中国人来说,朝鲜战争意味着什么?在世人眼里,连苏联都不敢正面对抗美军,中国军队又何来底气了?在出兵朝鲜后,西方对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极感兴趣。对着彭老总的照片,麦克阿瑟傲慢地讽刺道:“你告诉我这是一位将军?这不是一个农民吗?” 彭老总没有读过军校,他的指战才干完全靠实战摸索。在西方人看来,这简直是半路出家的和尚。实际上,最让联合国军赞赏的中国将领是刘伯承。这位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,他有着留苏背景,同莫斯科关系密切。那么,刘伯承为何没能被上级选为志愿军的总司令? 年近六旬,身体难以支撑 1892年,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。5岁就读私塾,12岁接受新式教育。有着殷实的家境,刘伯承童年过得不错。15岁那年,父亲患病离世,刘伯承只得承担起家庭重任。从此,他辍学务农,给地主家干活。成为了劳动人民后,刘伯承对社会有了更深认识。1911年,在辛亥革命爆发后,19岁的他参加了川军。 在军阀部队里面,刘伯承吃尽苦头,倍受压迫。纵然如此,他却也锻炼出了非凡毅力。1913年,刘伯承参与讨袁作战。在此期间,他与孙中山先生取得联络,参加了中华革命党。凭借优异的军事才能,刘伯承奉命拉起队伍。短短一年,他就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革命团体。1916年3月,在丰县战斗中,刘伯承不幸右眼受伤。战场上,他身先士卒,勇敢冲锋。谁料,一颗流弹从脑后击中,并从右眼框射出。 顷刻之间,刘伯承血流不止,昏倒在地。战士们把奄奄一息的刘伯承送到后方,一位德国大夫对他展开救治。手术之时,考虑到还要继续为革命效力,刘伯承宁死不打麻药。他恳求大夫直接用刀刮掉烂肉。就这样,刘伯承挺了过来。德国医生对他赞叹不已,刘伯承也荣获“军神”外号。 虽然保住了性命,刘伯承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。一方面,他害怕强光,视力迅速下降,只得佩戴眼镜。另一方面,每到寒冷天气,刘伯承都身体不适,脑勺疼痛。纵然如此,他依旧在为革命奋斗着。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刘帅的身影从未缺席。1947年,刘伯承领导中野千里挺进大别山,加速了蒋家王朝的灭亡。 1950年9月,在军委扩大会议上,刘伯承赞同出兵朝鲜。从军事理论上,他分析了敌我状态,鼓舞了许多将领。若是刘帅身体安康,他也极可能被予以重任。 筹建南京军事学院,培养高级骨干 1950年11月,刘伯承被中央派到了南京。之后,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中。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没有军事人才梯队,军队又谈何发展了?为了办好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高等学府,刘伯承殚精竭虑,做出了最大的贡献。 上世纪三十年代,刘伯承留学苏联。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一年后,他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。这是苏联最高军事院校,诞生了许多优秀将领。身处其中,刘伯承勤学苦练,军事理论水平突飞猛涨。为了看懂俄文教材,他视文法如钱串,视生字如铜钱,汲汲然日夜积累之;视疑难如敌阵,惶惶然日夜攻占之,不数月已能阅读俄文书籍矣。 此后二十年征战,刘伯承积攒了丰富的经验。善于总结,编写教材,升华理论。这是刘帅的优势。针对我军将领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,刘伯承想了许多办法,甚至请来国民党战俘来上课。在他的努力下,南京军事学院越办越好。后来,学院陆续创立了海军、空军、炮兵、装甲兵、防化兵等系,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将领,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起到了巨大贡献。 后方统管,访苏求援 朝鲜战争不是一个人的战争。尽管没有去一线,刘伯承也发挥了作用。作为海内皆知的军事理论家,刘伯承在莫斯科深受好评。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读书时,他就给苏联将领留下了深刻印象。 1952年,刘伯承向苏联方面争取到了许多支援。结合我国国情,他送出一批学员前去轮训。在空军方面,他更是邀请到了著名的飞行教员。在中苏两国军队中,刘伯承的影响力是深远的。性格上,他儒雅宽厚,擅长调解。同老大哥打交道,这样的脾气是最合适的。 1954年,刘伯承升任军委副主席,并统管军事训练和人才培养。1962年,刘伯承又指挥了对印反击战。那一年,70岁的刘帅亲自坐镇。在他的指示下,西藏边防军打出了国威,打出了精彩。老骥伏翼,志在千里。对刘伯承来说,他从未离开部队。 1982年,因身体不适,他主动辞去了党政军要职。4年之后,刘伯承在北京病逝,享年94周岁。而今,人们依旧缅怀着这位名帅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