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包培训 http://www.mljpx.com 8月5日早上7点30分许,上海电气总裁黄瓯从8楼跳下,当场身亡。 黄瓯的妻子表示,黄瓯曾在在7月30日曾试图割腕自杀,所幸当时及时发现抢救了回来,“他们不停地打电话要求他(回公司)参加会议。” 无独有偶,在黄瓯自杀前一个礼拜,上海电气董事长郑建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被纪委正式立案调查。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,让这两位掌管市值700亿的国有企业的当家人,有了如此巨大的变故? 事情要从今年5月份说起。 5月30日晚,上海电气突发重大风险提示称,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(简称“电气通讯”,公司持有40%的股权)应收账款普遍逾期,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。 极端情况下,会造成上海电气83亿净利润损失。 简单地说,上海电气不断地借钱给子公司电气通讯,然后电气通讯拿着这些钱去外面扩展业务,没想到这些业务全部逾期,一毛钱都要不回来。 堂堂国企上市公司,怎么会如此轻易地把这么大一笔巨款,就这么简单地交付出去呢? 实际上上海电气是完全被自己人给骗了。 电气通讯这家公司其实并不是上海电气完全控股的子公司,而是上海电气和一家名为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的,其中上海电气占了51%的股权。 星地通的实际控制人名为隋田力,他占有了公司90%的股权。 故事是这样的: 有一天,你的合作股东跑过来跟你说,兄弟,我这边拉到一笔专网通信业务的大买卖,我想用公司的名义去做,干不干? 然后他又补了一句,下家先付10%付款,款到账我们再开始走生产流程。 第一本来就有信任在,第二还是先打款,这显然是一件稳赚不赔的好生意。 你就有点心动了,但是他又说了一句,有个小小的要求,你也知道拿下这个订单很不容易,所以我这边有指定的材料供应商,咱们得从那边买材料,而且材料款必须100%现金结账。 不过你不用担心,我作为公司股东,可以全额担保。 这时候你可能有点犹豫了,哪个公司手上会有那么多现金啊,就算这个模式没有问题,也没有那么大的现金流支撑。 然后他跟你说,啊呀,咱们背后不是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嘛,咱问他借款不就好了。 你想,哎,有道理哎,搞之。 于是你跑到上市公司那边说,爸爸,我这边接到一笔专网通信业务的大生意,是咱二股东的渠道,采购要全额付款,我没钱,你借点给我? 上市公司一听,当场回绝,我只拿到下家10%的预付款,但要我支付上家100%的货款,这里面的差额太大,明显是违规的操作,万一下家后面的款项不到位怎么办?即使有担保也不行啊。 然后你那个合作股东突然跳了出来说,爸爸,事情可以从这个角度想,这么大一笔生意,完全可以把它纳入上市公司的销售业绩和净利润,要知道我们现在谈的是几个亿的项目,不是几百万。 想象一下这些利润都归入进来,公司的整体业绩会有大幅度上升,可以吸引更多投资人,它的市值也会一飞冲天,100%预付款的风险,不就被不断上涨的市值给对冲了么。 再加上我这边的全额担保,没问题的啦。 上市公司想想,有道理,那么我们先小批量试生产吧。 小批量试生产当然是没问题的,大批量的也没问题,别说没问题了,简直稳得一批,业务还在不断扩大,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在不断增加,市值是嗷嗷地涨。 这个渠道跑通了,上市公司只要负责借钱赚利息就行了,进货生产销售,都有儿子一手操办,这钱赚得太轻松。 就这样,这个模式持续了3年,直到今年5月份,下家那边的钱突然收不回来了。 这特么瞬间炸裂,要知道下家每次只给了10%的预付款啊,但是自己却给上家付了100%的材料款,减去自己的利润,中间的差价至少在70%以上。 但这可是几十个亿的生意啊。 上市公司急了,立马就去找子公司的合作股东,没想到这个人已经销声匿迹,跑路了。 等上市公司回过神来再翻了一下下家的资料,这才发现那些交易的下家都是合作股东的关联公司,像俄罗斯套娃一样,一层一层套上去,最终受益人就是合作股东。 可以说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,骗了上市公司3,4年,最终为的就是不断的扩大规模,利滚利,选择一个确定的时间收网。 上海电气正是落入了这个骗局中,而这个骗局的主要策划者,就是下属公司电气通用的二股东星地通,也就是隋田力个人。 更可怕的是,隋田力骗的还不止上海电气一家上市公司,他用各种马甲公司连续骗了包括上海电气(601727.SH)、宏达新材(002211.SZ)、瑞斯康达(603803.SH)、国瑞科技(300600.SH)、中天科技(600522.SH)、汇鸿集团(600981.SH)、凯乐科技(600260.SH)、中利集团(002309.SZ)、康隆达(603665.SH)等13家上市公司,总计超过900亿的庞大交易网络,以及给上述上市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。 如此巨大的交易,你要说上市公司的一二把手不知道是不可能的,没有暗箱操作也是不可能的,所以就有了文章开头上海电气总裁自尽,董事长严重违纪的新闻。 从现在这情况看,这些上市公司的钱大概率是拿不回来了,只能自己吃进。 很多人说,如果他们不是贪心,绝对不会落入这样的圈套,而且有明显的合规漏洞。 这话其实真的很马后炮,那么多上市公司,那么多战略,法务,管理层都在的情况下,尚会落入这样的圈套,绝对不是用一句轻飘飘的贪心可以总结的。 其实我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骗局,可以这么说,甚至在崩盘以后,你依然愿意去相信对方可以起死回生,大家一起渡过这次劫难。 没想到只会越陷越深罢了。 事后我很认真地反思了一下,只要你开始做这件事情了,必然是惨死告终的,不可能善终。 唯一躲避的方法,就是在事情的一开始要坚持自己的怀疑——这么爽的事情,为什么会落在我头上。 如果你真的想干,也行,那就在中间拉皮条,介绍客户赚差价,千万不要自己投钱进去,这是唯一可以善终的办法,但是事后可能名声变得很差。 人的第一直觉,往往才是最精准的。 来源:七叔东山再起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