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克网

用户登录

首页

首页

资讯

查看

1992年,邓小平向中央写建议信,让76岁的刘华清进入最高决策层

2021-09-09/ 瑞克网/ 查看: 214/ 评论: 10

摘要1987年,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召见了71岁的海军司令员刘华清,将他上调军委,下达的任务是军队要“抓现代化,抓
长沙ktv招聘 https://www.ylx007.com/changshayzh/

  

  1987年,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召见了71岁的海军司令员刘华清,将他上调军委,下达的任务是军队要“抓现代化,抓装备”。

  而刘华清没辜负邓小平的重托,推动了中国航空母舰的研发,领导了军队精简整编和武器装备管理方面的工作,为中国梦的践行进一步夯实基石,继往开来。

  一、少年献身红军

  在1916年,刘华清出生于湖北省的大悟县下的贫困农家,十岁进入村中的新学堂接触到了徐老师传授的新思想和新知识,学习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。在1927年,湖北省黄安、麻城两县武装起义,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工农革命军以及黄安农民政府。

  

  11岁的刘华清积极担任红色小交通员,很快成为了村中的儿童团长。在1929年,刘华清加入共青团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,投身共产党的革命事业,并且在19岁后转化为了共产党员。

  在1931年,国民党继续围剿工农红军,同时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,国内的局势形如般危急。刘华清收拾行装叩别父母,加入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伍。在1934年,刘华清归属长征队伍中的红二十五军。

  火灼

  这支队伍在独树镇遇到了国民党军的伏击,作战中刘华清被击中腿部,伤情不轻。他拒绝脱离队伍养病,直言“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中”,凭着一股顽强毅力追随行军撑过了整个艰苦卓绝的长征。

  

  而这支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境况特殊,他们在撤离中失去了和党中央的联络,孤军奋战万里抵达陕北,在1935年的7月才同中央红军有了联系。在孤立无援的长征期间,红二十五军并没有自乱阵脚。

  宣传科长刘华清一直保持着乐观坚韧的心态鼓舞士气。他积极筹办宣传报纸,亲手刻印传单,鼓舞人民群众反抗捐税,反抗国民党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强权,为红二十五军吸纳了许多战士。

  红二十五军能成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部队,还壮大了自身力量,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。要知道,这红二十五军也被戏称为“娃娃军”,他们都是平均年龄十几岁的少年战士。

  身为红二十五军的一员,刘华清跟党走、听党话,在战争的硝烟中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,成为有担当的优秀党员,发扬了优良传统。

  

  二、青年献身革命

  在1938年,刘华清和邓小平同志初见,这其中还掺杂了一个啼笑皆非的“误会”。此时二十二岁的刘华清精明能干,凭自身出色能力任职司令部秘书主任、政治部宣传科科长。

  第129师的原政委张浩因病调至延安休养,刘华清得到了接新政委的任务。在护送刘伯承师长去参加干部会议后,他就即刻去约定地点等待新政委的到来。未曾谋面的新政委还没有等到,刘华清倒是在巡视中发现了一位可疑男子。

  男子在周围探头探脑,观察着驻地外部的情况。警惕性高的刘华清上前喝问,男子笑着反问:“你是不是129师的?”听到这句话,刘华清认定对方是来打探消息的间谍,把人直接给绑住,叫来其他士兵看守,跑去向刘伯承师长汇报消息。

  

  刘伯承师长听了刘华清的细细描述,起身让他赶紧放人,他抓住的“间谍”竟是新政委邓小平同志。这可真是闹了一个大乌龙,刘伯承师长握住邓小平同志的手道歉,邓小平却夸赞“129师的警惕性很高,搞得不错”。

  自感闹了笑话的刘华清不敢直视新政委,邓小平同劝诫他下次做事不可太冲动,和他们一道返回辽县。回忆起这些往事,刘华清称邓小平同志“身上的亲和力和幽默感让人心安”。

  这一段浴血抗战国难的战争时期,刘华清跟随邓小平同志南征北战,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助力。他把邓小平同志奉为“恩师”,在他身上学习到了许多治兵经验。至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,33岁的刘华清升为了第二野战军十一军政治部主任。

  

  三、壮年献身海军

  33岁的刘华清接到了一通电话,是邓小平同志罕见地沉重斥责。缘由是自觉前途无量的刘华清行事愈发高调,工作作风已有了几分张扬的架子,这些消息传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耳朵里。邓小平同志及时点醒了飘飘然的刘华清。

  刘华清立刻改正,他要时刻铭记自己加入红军的初心是为了人民,更不能辜负邓小平同志对他的栽培。1954年,刘华清进入苏联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深造,学习海军理论知识。

  这里是培养海军干部的军事学校,我国派出了选派了多名高级军官赴苏留学进修。

  1955年,刘华清的军衔授为上将,兼任北海舰队的副司令员。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海军的建设上来,这是我国军防的薄弱之处。

  

  我国中间经历反动派的十年内乱,邓小平同志重新复出工作,他点名刘华清协助在国防科技技术方面的研究。1980年,我国对美国进行军事访问,刘华清第一次登陆在役航母,一艘名为小鹰号,另外一艘名为突击者号。

  这次考察中刘华清参观了航母的作战指挥中心、飞机维护中心和升降平台等等,他久久望着甲板上停留的一架架战斗机,决心要让中国也能拥有航空母舰!这是刘华清的中国梦,虽然美国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管理体制,他坚持自力更生发展军事,我们也能研制航母。

  在1982年至1987年,刘华清重视我国海军的装备建设,组织导弹驱逐舰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研究,设置南沙永暑礁海洋观测站,规划我国海军的光明蓝图。

  在海军的发展史上,刘华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他开办的第一个飞行舰长班,更是为我国培养未来的航母舰长。

  

  四、晚年献身建设

  1987年,邓小平同志召来刘华清等人开一个小型会议。71岁的刘华清满头白发,他被告知调任到了中央军委。邓小平同志深知刘华清是“全军最熟悉科研装备的”,将他调到中央军委派以重任,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郑重决策。

  1989年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,邓小平同志举荐刘华清任职军委副主席。刘华清给邓小平同志打去电话,担忧自己难以胜任,最后得到了“不会改变”的回复。

  1992年的十四届一中全会前夕,邓小平同志向中央写了一封建议信,刘华清进入了政治局。刘华清在76岁进入最高决策层,邓小平同志与他谈话,重托了考评选拔干部和军队科技装备两件任务。

  

  谨记邓小平同志的嘱咐,刘华清始终保廉洁奉公的作风,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。他献身军队建设尽责尽力,接触各级干部真抓实干。

  在生活中,刘华清创下为人称道的佳话,他先后三次拒绝亲人的“请求”。他的弟弟刘梅清是个农民,曾经希望刘华清能为他在政府中开个“后门”,谋一份清闲的差事。

  刘华清拒绝了,他批评弟弟刘梅清,你没有读过几本书,自身文化程度不高,政府的工作不适合你,留在村子中种田干活也能养活。

  

  后来刘华清的弟媳又找上门来,丈夫已经碰了壁,她转而求刘华清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工作。刘华清再次拒绝,他告诉弟媳,孩子多学点本事不怕找不到工作,自己出面说话是为难别人。

  刘华清十三岁投军,要说他跟年幼的弟妹相处不深,他的姐姐刘润清可是靠着织布供给弟弟生活的。

  在看望姐姐一家时,姐姐刘润清拜托刘华清把女儿的户口转到城里。面对姐姐难得的请求,刘华清还是没有答应。他告诉姐姐,农民转户口换工作不是小事,这不符合国家的政策,这个事情,他不能帮。

  

  在工作上,刘华清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,他几次精简机关中的人员编制,重视干部们的思想教育工作,在百忙之中关注着我国航母的研究进度和汇报实况。

  在“八五”计划收集调研的期间,刘华清把军事上的改革概括为“六个必须”。这调整改革触及了一些单位和干部的利益,刘华清多次宣传从严治军,以身作则。

  而刘华清也不忘初心,他叫来参加航母预研究的总工程师尤子平报告航母的研设进展,对他们的工作表达了殷切的期盼。

  

  刘华清知道中国不能没有航母,他说道:“如果中国不建航母,我死不瞑目!”在1997年,81岁的刘华清卸职退出岗位。在2011年的1月14日,刘华清上将因病离世。

  国人应沉重缅怀忠诚为党的刘华清将军,他为国家建下卓越功勋,为人民打造海晏河清,孜孜以求一个强大的中国。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的矢志,要将他们奋斗的事业传承下去,建设更美的明天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
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